1、复盘中国咖啡市场变迁,品质化消费正当时
我国咖啡市场进入品质化消费阶段,新咖啡品牌纷纷崛起。中国咖啡市场过去在较长时间都由外国品牌主导,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中的国外咖啡连锁企业占有很大群体粉丝;麦当劳、肯德基快餐连锁品牌及便利店也均推出咖啡产品。而近两年来本土咖啡品牌迅速起,涌现出如啡鸟集、三顿半等一系列国产品牌,如今咖啡赛道中新品牌纷纷出现,创新层出不穷,整个咖啡加盟行业也愈发激烈。

2、中国咖啡市场发展现状
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现磨咖啡占比不断提升。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根据弗若斯特数据,中国咖啡市场2013-2018年高速发展,CAGR达29.54%,并预计以25.99%的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,2023年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806亿元。中国咖啡市场中速溶仍为主流,现磨占比不断提升。美、日等主要国家现磨咖啡占市场主体,而我国大陆市场目前仍以速溶为主。随着咖啡文化逐步渗透及供给端连锁咖啡品牌发展,大陆市场现磨咖啡占比持续提升, 2017-2020年上升21.5pcts,未来现磨咖啡将为中国咖啡市场贡献主要增量。
整体渗透率较低,但一二线城市已达市场水平。对标海外成熟咖啡市场,我国咖啡整体渗透率依旧较低。根据德勤数据,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,仅日本的3.21%,美国的2.74%及韩国的2.45%,远低于美日等主要国家人均咖啡消费水平,提升空间大。
消费市场结构分层,一二线城市咖啡消费达成熟市场水平。我国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大,尽管国内整体处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中,但不同级别城市出现消费分化,反映在咖啡市场来看,尽管整体渗透率低,但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%,与冲泡茶饮渗透水平相当。2020年一、二线城市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分别达326杯、261杯,接近日、美、韩等成熟咖啡市场消费水平,尤其是上海作为咖啡文化主要渗透地,每万人咖啡馆数量为2.85家,已达伦敦、纽约、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。
二、品牌涌现,咖啡市场缘何兴起?
“咖啡热”兴起,发展进入提速期
1、融资热
(1)咖啡一级市场融资呈现一定波动,2015年开始,2018年呈现较大规模,2020年受瑞幸造假事件影响遇冷,随着造假事件影响淡去再度掀起热潮, 2021年1-9月,融资事件达18起,金额达56.9亿元。
(2)从品类来看,2016-2017年获投模式以自助机,自2018年以来年以连锁咖啡店、精品速溶咖啡模式为主。
2、开店快
(1)连锁咖啡加盟品牌获得融资后,设置大规模开店计划,纷纷进入加速拓期。
(2)更加注重效率,连锁化、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。
鉴日本咖啡发展,我国咖啡市场空间广阔
复盘日本发展
同处亚洲的日本已成为“每日咖啡”国度,其咖啡文化渗透经历了跨代际的培养。
(1)咖啡世代:
明治维新后日本生活逐步西化,1877年日本开始进口第一批咖啡;1888年在东京开出第一家咖啡厅;战后咖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,形成了第一批咖啡世代(1960s-70s)。
(2)消费人群迭代:
家庭消费场景占比高使许多年轻人对咖啡的第一认知来源于家庭,并借此形成跨咖啡文化传递。但对于新时代日本年轻人而言,独居比例高,家庭自制咖啡需求不足,而罐装咖啡无法满足其对品质提升的需求,于是精品咖啡和现磨便利店咖啡带动日本咖啡市场进一步发展。
日本咖啡发展对我国未来咖啡行业发展路径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:
(1)咖啡是长生命周期的品类。
日本咖啡世代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节奏放慢,但并没有减少咖啡摄入量(60岁及以上人群2018-2020年咖啡饮用量保持增长),说明咖啡消费可以从青年延续至老年,咖啡品类具备从功能消费转化为习惯消费的基础,赛道生命周期长。
(2)在人均GDP增长,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咖啡市场将快速增长。
自2019年起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,处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,当时日本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,人均GDP提升及消费升级使日本人民开始追求高品质及个性化的消费方式,咖啡进口迎来快速增长,而自助售货机的便利性加速咖啡文化渗透,咖啡市场经历了20-30年才到达顶峰。中国目前进入消费升级的大时代,互联网与外卖提升咖啡便利性,参考日本咖啡市场发展,我们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崛起,中国咖啡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。我国咖啡市场仍然处于增量阶段,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叠加咖啡长生命周期,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。
三、市场格局:多元化趋势明显,各品牌百花齐放
现磨咖啡领域,大店模式星巴克具备优势,小店模式及中间价位带有望出现优势品牌:中国咖啡市场处于增长阶段,具备跑出咖啡加盟优势品牌的发展空间;随着咖啡消费习惯逐步成熟,越来越多消费者将“剥离”空间需求,回归饮品本质,减少支付“空间溢价”,小店模式优势显现;中间价格带受众人群广,市场空间最大;相比于便利店咖啡,咖啡店SKU更丰富,消费群体对咖啡认知加深,多产品的咖啡店更能满足其多元化诉求。